海洋湖沼通报
    主页 > 综合新闻 >

秦始皇陵里面的水银海洋,是事实是传奇是夸张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封建帝王,秦始皇的一生充满着传奇的色彩,在众多荣耀光环和未解之谜的萦绕下,使得他的故事成为后世讨论的经久不衰的话题。甚至是他死后位列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陵,为成为今人用来探索历史,发掘文化的重要途径。不过秦始皇陵在留给后世众多惊艳猎奇的事物时,也同样遗留了扑朔迷离的谜团。秦始皇陵中的水银之谜便是其一!
水银存在的真伪性
首先有一点我们必须得承认,那就是秦始皇陵内部确实存在水银。这一说法无论是从历史文献还是近代考古发现,都可以为之打上证据确凿的标签。
我们先来看看史料的说法,据司马迁《史记》记载:
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百来字的记载中,除了向后人展示宏伟辉煌的陵墓时,同样也提及了数量庞大的水银,至于水银的量是否有司马迁所言的那样如山河百川,笔者在此暂不给出自己的看法,我们接着往下看看近代考古对水银存在的证实。
2002年4月我国首次对秦始皇陵进行地下考古勘探工作,在历时长达一年的考古勘探当中,研究人员初步确定:地宫的深度是达到了35米,足足穿过了三层地下水,地宫的高度为15米。同时也还发现一个极为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在地宫的封土堆上居然存在着严重的汞异常。
考古学者运用仪器进行检测之后,推测陵墓内部确实存在大量的水银。甚至还有传闻说里面的水银居然有多达100吨。
其次,就是原秦陵考古队队长、西北大学教授段清波对此次考古的看法:
''物探考古表明,秦始皇陵地宫位于高大的封土之下,深30米,底部呈长方形,东西长80米,南北宽50米,墓室四周、顶部为石质结构,墓室的空间高度15米。经过两次科学测试,以及文献资料、相同时代考古资料推断,秦陵地宫底部存在以水银为材料制作的秦帝国水系版图,地宫顶部为四神二十八星宿的天文图像。''
除此以外,段教授还认为,秦陵地宫的设计理念是战国晚期以来形成的阴阳五行宇宙观的再现,墓室顶部象征着天,墓室底部象征着大地,以水银制作的帝国水系版图,是秦为''水德''(秦水德是秦王室以黄帝为自己祖先所推导得到的德行,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的象征。
所以通过上述的记载,我们大可判定秦始皇陵内存在水银这一事实应该是毋庸置疑的。
陵墓内置水银的目的
纵观史上那些功成名就的帝王,他们陵墓中的陪葬品无非是对其身份地位的彰显。虽然水银也是权贵的象征,但是如果我们只是将其视为单一的奢侈品,那么得出的结论可能就会与始皇的初衷相违背。笔者虽然也从知晓内置水银的最初目的,但是通过一些丧礼文化、水银特性以及始皇的为人,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其一,水银的特性:
又名汞,别称神胶、元水、铅精、流珠等,常温下呈银白色闪亮的重质液体,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酸也不溶于碱。可蒸发,汞蒸气和汞的化合物多有剧毒……
在光鲜亮丽的外表和富含剧毒的性质上,缺乏科学常识的秦始皇果断选择了前者。在那个金银珠宝已经烂陵墓的时代,选择用白色闪亮性质稳定的水银作为陪葬品,瞬间就将陵墓逼格提升。这也恰恰证明始皇需要这种稀有物质来彰显自己的身份。
其二,丧礼文化:
陵墓内置水银并非是秦始皇的专列,他也是众多效仿者之一。在他之前,就已经存在一些王侯在墓葬中也早已使用了灌输水银的现象了。例如齐桓公葬在今山东临淄县,其墓中倾水银为池。
而作为功高盖世的始皇,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肩比前任帝王的机会,所以在考虑到自己陵墓规格时,也就''跟风''了一把:地宫顶部装饰二十八星宿图,地下是水银灌输的山川湖海,秦始皇身穿金缕玉衣,躺在黄肠题凑的棺椁里,他的灵魂与长明灯相伴,地面的九层楼台,让他的灵魂飞升、瞻望天下。
其三,始皇的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