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昆晖:《海洋之城》幕后的7年跋涉,我不说你
《海洋之城》是国内首部聚焦邮轮业的行业剧,是首次登上邮轮进行大规模拍摄的国产剧,是以邮轮故事折射中国经济和社会变迁的生活剧。
邮轮在西方普及度很高,年轻人登船猎奇,老年人乘舟养老。但对中国人来说,它还是近十年才真正进入大众的视线。
邮轮一旦离岸,就是一座移动的海洋城市。邮轮的技术支撑和管理系统,远比一般人想象得更复杂。作为制造业“王冠上的明珠”,能够生产邮轮的船厂屈指可数。
随着以中国为出发地的航线的开设,中国人越来越多地登上邮轮。这不仅拓展了大众对于休闲娱乐的想象,也成为中国人消费能力的一种体现。
在此之前,国内没有人试着围绕海洋和邮轮拍一部作品。即使偶有类似场景出现,邮轮也只是作为背景板。
导演陈昆晖想要做吃螃蟹的那个人。童年看过一部美剧《爱之船》后,造一座“海洋之城”成了他的执念。
陈昆晖是摄影师出身,跟张国立、刘江等知名导演长期合作。转型导演后,近年又执导了《爱的追踪》《在远方》等作品。
近日,他的两部导演作品先后开播:3月23日,《海洋之城》在江苏卫视和芒果TV开播。3月28日,《陪你一起长大》在湖南卫视和芒果TV开播。
《海洋之城》的项目起始于2014年。从开始采风到成片播出,7年过去了。故事说的是:华人航海官丁凯(张翰饰)和菜鸟领队天悦(王丽坤饰)在邮轮上相识相知,与旅客、同事、亲人共同成长。
剧中旖旎的海上风光,跌宕的戏剧起伏,华丽的镜头调度,迅速吸引观众。在剧集开播两天后,影艺独舌采访了导演陈昆晖,听他细说《海洋之城》的创作故事。以下为陈昆晖的自述——
从零出发,拍一部非灾难片的邮轮剧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在台湾看到一部美国电视剧《爱之船》。那是一部长达200多集的喜剧,每集围绕邮轮上的不同游客展开故事。
这个电视剧,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我想要是有那么一天,中国也能这样用邮轮作为背景来讲一个故事,那该有多好啊。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邮轮在中国的影响力远远达不到专门拍摄一部作品的程度。直到2014年,我发现邮轮业在中国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登上邮轮。我感觉到心里的那粒种子可以破土而出了。
当时,我和我们的总制片人陈励聊到这个话题,她很激动。邮轮是国内行业剧题材上的空白点,创作上有想象空间。
邮轮业是欧美人主导的产业,很多重要岗位都掌握在欧美人手里,一个反映中国人在其中生存和奋斗的故事,一定会很有感染力。
但真正要实现这场梦可太难了。我们翻开有关邮轮的作品,几乎都是灾难片。你想以此为背景拍一部职场生活剧,就是从零出发。
写剧本之前,我们还需要找到一艘能让我们去拍摄的邮轮。要不然,剧本写出来也白写,因为你没地方拍。
我们后来的拍摄场地是世界第二大邮轮,吨位6倍于泰坦尼克号,一艘邮轮就有22个餐厅,一个餐厅的装修就是上千万美金。如果得不到支持,我哪负担得起置景费。
它不像是飞机,搭一个机舱和一个机头就可以了。邮轮太大了,它就是一个小世界,方方面面都要呈现,我们实在搭不起。
邮轮公司全是跨国公司,人家凭什么拿自己的东西给你讲中国故事?光是找船,我们就花了近三年时间。
我们一边找船,一边采风。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识了故事中唐总的原型人物,这家邮轮公司时任中国区总裁的刘博士。
陈昆晖(左)和刘博士
他的经历特别传奇,他是学金融的,在英国教书。大概十年前的时候,四大邮轮公司想要撤离中国市场,因为没有消费人群。猎头公司找到他,多少有些“死马当活马医”的意思,希望让邮轮业在中国有所发展。
没想到,他还真的改变了行业格局,成为中国邮轮业的领军人物。甚至剧情后半部分,各国争拉大船到自己国家运营,唐总带着团队舌战群儒的情节,也是他的真实经历。
通过他,我们解决了实景拍摄的问题。
剧中80%的内容有故事原型
我和制片人、策划、编剧、责编、摄影等主创人员,一起上邮轮采风。
每一艘邮轮其实都是一个小城市,形形色色的游客在其中交汇,船员们又来自不同的国籍,是一个天然的发生故事的场所。我们就希望能多找到些真实故事,融入到剧本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