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湖沼通报
    主页 > 综合新闻 >

打造海上“绿水青山”!长岛因地制宜书写海洋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稳 烟台报道

长岛,地处胶辽半岛之间、黄渤海交汇处,由151个岛屿组成,拥有187.8公里的海岸线。进入六月份,长岛即将迎来一年中最热闹的时节,碧海蓝天,海鸥飞翔,省内外的游客纷至沓来。

在这满目葱郁中,如今的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长岛综试区”)相比三年前,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育保苗厂遍地的情景早已不见,曾经裸露的黄色山体也长满了棉槐等灌木……“海上仙山” 逐步变成了“碧海青山”。

长岛

100%完成有居民岛屿裸露山体生态修复治理

6月10日,在长岛综试区南长山街道孙家村的北海边,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看到,这里种满了鼠尾草。而就在2017年之前,这里还全都是海参育保苗大棚。

孙家村党支部书记孙成伟告诉记者,当时整个孙家村100多户村民,有90户都从事育保苗工作。“村南村北两三百个大棚沿海连成一片,冬天烧煤加热海水,岸线上根根烟囱冒着黑烟,近岸的鱼、蟹、藻类等生物近乎绝迹,海边的道路也是泥泞不堪。除了在这干育保苗的,其他人根本不会来这里。”

南长山街道孙家村的北海边

要发展更要生态,孙家村意识到绿色发展的意义,决定开展岸线修复集中攻坚活动。2017年底,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动员拆除育保苗厂,岸线近8万平方米育保苗场被完全拆迁。村里还对拆除区域进行了平整绿化,种植了鼠尾草,形成了精美的临海公园。同时,育保苗场的拆除也改善了北海边的海域、滩涂生态环境,配合海边漫道,假以时日孙家村北海边将会成为新的网红打卡点。

孙家村的变化,只是整个长岛近年来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的一个缩影。

2017年12月7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长岛海洋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若干意见》,确立了长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旅游度假区、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蓝色生态之岛、休闲宜居之岛、军民融合之岛”的目标定位。2018年4月10日,省委常委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规划》,并由省发改委印发实施。2018年6月19日,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获省政府批复设立。

“三年来,长岛综试区海洋生态资源和生物群落明显恢复,绿色发展动能加快生成,基础设施短板逐步补齐,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保护发展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正如3月26日烟台市长岛推进办副主任田序润在“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说的那样,如今的长岛综试区相比三年前,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者了解到,三年来,长岛综试区先后拆除了全部80台风机,实现10个居民岛31万平方米裸露山体应治尽治,完成近海养殖腾退1.3万亩,拆除岸线育保苗场86万平方米,自然岸线和旅游岸线占比达到85%。

现在的长岛,天更蓝了,山更绿了,岸线更美了,海水更清澈了,海洋生物多样性更丰富了。2019年,专家在长岛海洋资源本底调查中发现,东亚江豚、斑海豹等珍稀濒危生物群游景观频繁出现,鲸鱼、海龟也经常现身,东方白鹳、黄嘴白鹭等珍稀濒危鸟类明显增多,野生海珍品、传统经济鱼类资源逐渐恢复。2020年长岛绿色GDP核算,也给出了生态环境好转的具体数据。

100%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现在的长岛,不仅裸露的山体得到了生态修复治理,还全面实施岛外车辆“禁进”、岛内车辆“控牌”,最大程度减少污染源,实现了新能源旅游公交体系全域运行、集中供暖清洁能源全域替代、污水处理全域覆盖。同时,还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全域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之前岛上没有实行垃圾分类的时候,垃圾异味大,夏天蚊虫多,岛上一刮风,塑料袋就随风飘散。自从推行了垃圾分类,垃圾变废为宝,村里干净了,好的环境吸引来了更多的游客,我们渔家乐的收入也提高了。”经营渔家乐的张女士向记者讲述了垃圾分类后村里发生的新变化。

智能垃圾收集箱

据了解,由于长岛综试区的居民分散居住在10个岛屿上,再加上其独特的海岛地域特色,居民生活习惯差别较大,可供借鉴的垃圾分类经验不多。因此,长岛综试区因地制宜,采用了差别化的策略一体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