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湖沼通报
    主页 > 综合新闻 >

烟台,崛起的海洋牧场示范之城

“经海001号”智能网箱平台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艳 烟台报道

身处大海深处,触目蔚蓝,海风轻拂,人们在这里观美景、闲垂钓,鱼虾贝藻参在这里自由繁衍生活……这是烟台海洋牧场的真实写照。近年来,依海而生、向海而兴的烟台以建设海洋经济大市为目标,将海洋牧场建设作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迈出了向深蓝进发的全新步伐。目前,烟台拥有省级以上海洋牧场37处,海洋牧场总面积120万亩,保持全省领先,山东海洋牧场综合试点先行先试区加速建设,一座海洋牧场示范之城正在崛起。

高点部署 海洋牧场成烟台靓丽名片

“耕海1号”海洋牧场综合体

近年来,烟台市认真贯彻落实海洋强国、海洋强省战略,以建设海洋经济大市为目标,结合烟台自然禀赋,将海洋牧场建设作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2019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海洋牧场示范之城,并列入全市重点工作全力推进。

编制规划、设立专项投资基金、扶持骨干企业……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让烟台海洋牧场建设迅速步入“快车道”。2018年至今,烟台省级以上海洋牧场从23处增加至37处,国家级海洋牧场从7处增加至17处,国家级海洋牧场数量占全国总数1/8,数量居全省首位;海洋牧场总面积120万亩,产业链产值达到550亿元。

目前,烟台莱州湾、庙岛群岛、四十里湾、丁字湾等4条海洋牧场发展带建设初显成效,10大海洋牧场重点示范项目全部完工,“百箱计划”正式启动,海洋牧场工作经验被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推广,烟台海洋牧场建设全面开花。

“耕海1号”海洋牧场综合体

更令人瞩目的是,中集来福士自主研发设计的“长鲸1号”深远海智能化网箱在长岛投产,创造了两个世界第一和五个全国第一,成为引领全国海洋牧场建设的示范工程;“耕海1号”海洋牧场综合体将渔业养殖与海洋旅游相结合,开创了“蓝色粮仓+蓝色文旅”海洋牧场发展新模式;“长渔1号”独创自升式多功能海洋牧场平台+钢制浮式网箱养殖模式,操作更智能、产品更生态;“国鲍1号”作为全国首个坐底式海珍品养殖智能化网箱,突破传统鲍鱼海胆深海养殖限制,实现海珍品深远海“类野生”养殖。

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海洋牧场已经成为烟台的靓丽名片。

新模式、新路子 海洋牧场建设走出“烟台路径”

在大力发展海洋牧场的实践过程中,烟台市大胆探索,强化政府、渔业、海工多元联动,走出一条政府引导、企业运营、市场运作的现代海洋牧场发展之路,一批具有烟台特色的海洋牧场发展新模式、新路子被农业农村部全国推广。

“长鲸1号”深远海智能化网箱

“海工+牧场”联动模式,提高牧场装备化水平。发挥大国重器“蓝鲸一号”的设计建造者——中集来福士等海工装备企业的科研优势,烟台着力构建海水养殖装备产业示范集聚区,在全国率先建造半潜式、自升式海洋牧场多功能管理平台以及深远海智能网箱、管桩大围网等,加快现代渔业向深远海域拓展。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海洋牧场平台18座、深水智能大网箱11座。

“陆海接力”兼容模式,做到全时空水产养殖。以莱州明波水产为龙头,大力发展陆基工厂化循环水与深水网箱融合养殖,通过陆基、海基“无缝衔接”,实现斑石鲷等名贵品种“南鱼北育、南鱼北养”,全市名贵鱼年产量达到2.7万吨、产值12.1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名贵鱼陆海接力养殖基地。

“大渔带小渔”共享模式,力求综合效益最大化。以泽潭渔民专业合作社为例,通过与企业合作,将海洋牧场建设与精准扶贫、渔民转产转业结合起来,有效整合16万亩海域,实现全省规模最大的海域使用权流转。2019年12月,烟台市海洋牧场产业集群入围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库首批名单。

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突破,烟台海洋牧场建设开辟了独特的“烟台路径”。

蓝图绘就 烟台海洋牧场发展迈向新阶段

“经海001号”智能网箱平台

推动海洋牧场建设,烟台的步履从未停止。5月15日,首届中国深远海养殖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首期深远海养殖探索与实践高级研修班在烟台举行,会上“百箱计划”实施单位烟台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经海001号”智能网箱平台正式交付下水,为烟台“百箱计划”按下了加速键,为烟台海洋牧场向规模化、工程化、智慧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提供了技术及平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