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长岛实践
□丛春龙张子良报道,“静海001”养殖水体达立方米,预计今年年底可上鱼。
□本报记者丛春龙
本报记者聂英杰、李欢欢
南昌山街道孙家村每天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后,御家乐的主人长岛肖树全喜欢站在楼顶眺望大海。彩虹小道蜿蜒如龙,岸边绿意盎然。这片美丽如画的海岸曾经是连片的海参苗圃和育苗温室。破旧的大棚纵横交错,烟灰遍地,养殖废水直接排入大海。
“这两年的变化真是惊天动地!”萧树权说道。
长岛位于胶辽半岛与黄渤海交汇处。其独特的区位条件造就了其独特的海洋生态。 2017年以来,这里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裸露山体修复治理、拆除岸线苗圃和育苗场恢复自然海岸线、实现绿色公共交通、实现全区煤改电、垃圾集中供热。分类、大型海洋牧场平台,带动海洋渔业走向远海……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生动实践,为海洋生态文明的开发和保护探索了一条具有样本意义的新路径我国家的岛屿。
全球生态修复
致力打造“零碳岛”
海风和细雨模糊。山上的紫荆、胡枝子、紫荆等植被,随着海风翻过层层“浪花”。这是南昌山街道赵王村东南海岸的一座山。山脚下,成群结队的游客悠闲自在地漫步。
“这是三年前的样子。山光秃秃的。下雨时,泥水和碎石都会被冲下来。” 6月25日,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公用事业服务中心花园科长张文平拿着几张老照片告诉记者。
2018年以来,长岛共投资7100万元,采用高阶骨料喷洒技术,对常山南、北17座受损山体进行修复修复,暴露北五岛和西三岛。岛屿。山体生态修复,实施绿化美化提色。共种植各类苗木80万余株,修复裸露山面积约30万平方米,补种造林300亩,整治林分1000亩,植草50亩,实现了“应该被治愈”。
南昌山街道孙家村有100多户,90多户曾经从事育苗保苗工作。肖树全曾经是其中之一,拥有3个苗圃和保护温室。 “2017年底,街道、村干部到家干活,动员拆除苗木,腾出海岸线。”肖树全响应号召,率先签署了协议。拿到补偿金后,他在村里买了一套统一建的小楼,开了民宿和渔人俱乐部,生意兴隆。据了解,近年来,长岛已完成近海养殖和退耕1.3万亩,拆除岸线苗圃和保护苗圃86万平方米,天然岸线和旅游岸线占85%。
为减少碳排放,长岛全面禁止离岛车辆进岛,实现新能源旅游公交系统全面运行,以清洁能源替代集中供热,实现全垃圾分类全省首次覆盖。专家在长岛海洋资源背景调查中发现,东亚江豚、斑海豹等珍稀濒危生物群频繁出没,鲸鱼、海龟也频繁出没。
2020年长岛绿色GDP计算也提供数据支持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与2017年相比,2020年长岛空气NO2浓度下降23.5%,PM10下降12.3%,PM2.5下降14.7%;海水COD浓度降低51.3%,悬浮物浓度降低48.2%,无机氮浓度降低60%。近海90%以上的海水水质达到一级标准。
渔场“游”到深海
民宿挖掘特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并不意味着人民要过上艰苦的生活。
6月2日至20日,“静海001”和“静海002”两艘底装智能网箱在南皇城岛东部海域下水。 “‘静海001’投资7000万元,养殖水体达立方米。我们的平台有全自动喂饵机和水下机器人,可以实时监测水下动态。笼子里的徐氏平浣熊可以用到了年底,已经到一斤三四两,可以上市了。” 6月26日上午,在“静海001”平台上,南黄市城乡委书记、市长刘国明告诉记者。
近年来,长岛综合试验区抓住渔业发展机遇,截至目前,累计确认海洋牧场使用案例126个,34.9万亩,国家海洋牧场示范区6个,省级海洋牧场示范区6个,海上多功能平台下水5个,海洋牧场7个。大型智能网箱获批座,先后放流人工鱼礁空方130万余条,增殖放流鱼3000万余条。
烟台海工装备优势明显为现代海洋渔业的发展带来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两年,“1”号深水网箱频繁落户长岛:“长鲸一号”,作为全国第一大乐深海智能网箱,成为引领全国海洋牧场建设的示范工程; “张裕一号”深海智能大网箱平台成为全国首个展示5G技术应用的海洋牧场平台;全国首家坐式深海智能海宝养殖网箱“国鲍一号”,实现了深海鲍等海洋珍品的规模化、综合养殖...
钓鱼旅游是长岛的又一财富“密码”。 “去年年初,疫情来袭,长岛渔民旅游受到很大影响,但我们没有被动等待,而是抓住机遇,发起了为期三年的‘渔家民宿’推广。”长岛综合试验区工委宣传部文旅部旅游科科长李坤告诉记者,长岛共为118家企业提供5200万元转型升级贷款。一批高端特色民宿建成投产,入住率比普通“渔家”高出32%。目前,长岛“鱼之家民宿”项目经营户1100余户,覆盖55%的渔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