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牡丹不耐寒
年关将近,又收到洛阳青年女画家梁晓丽女士寄来的画。
对于梁晓丽的关注源于她的爱人范海洋先生。海洋是我在部队的战友,朝夕相处近十载。而如今,我们先后离开部队亦有10余年,相别时间虽长,但兄弟之情越发浓厚,这只有在军营一起经历过摸爬滚打的人才能深刻体会。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多年前夏天的某个下午,他通过QQ给我传来10余张画作,很客气地说请我批评。所有的画作都没有题款,看不出何人所画,当时我只是漫不经心打开看看,压根儿没有将海洋与这些画作联系起来,因为我知道海洋是不画画的。这些画皆为牡丹,当然这不足为奇,牡丹作为中国的国花,是无数画家笔下最乐于表现的题材之一,自古以来都是。正因为如此,越是画得最多的题材,越想表现新的意境,这何其艰难,所以大多数画家所画的牡丹基本上大同小异,不论是写意还是白描或工笔。可是这些没有题款的画作吸引了我!画家并没有刻意表现牡丹的富贵和艳丽,而是表现出各种天气和地域里生存或许有些艰难的牡丹,比如雪中怒放的坚韧,石缝之中的顽强,荆棘丛里如荷的鹤立……
《金玉满堂》 梁晓丽/作
《鸿运当头》 梁晓丽/作
我虽不是画家,但是自幼受到一些艺术的熏陶,对中国画有一些我自己的见解。我心中理解的中国画,笔法和技巧固然重要,但是表现更多的是意境,是情怀,是修养,就像清代诗人郑燮所说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因此,我打心眼里喜欢这些有着人文温暖并体现画家情怀的画作,而且将誉为富贵、天骄的牡丹以松、竹、梅的形象表现出来,这无疑需要艺术勇气。当然,这些画现在看来,虽然画作者的笔法和技法均稍显不足,但对于中国画所体现的意境和内涵来说,算得上佳作。
牡丹画作最常见的题款或是“花开富贵”或是“国色天香”,浓浓的赞美之情甚至于顶礼膜拜般将牡丹供奉于无上高贵的殿堂,如神话了的不食人间烟火般美艳。这些无可厚非,对美的追求正是人的情感最恰当的表现方式。但是我在欣赏这些牡丹画作的时候,对牡丹所谓外在的高贵却视而不见,真正打动我内心、引发我思考的却是这些画作展现出的这种有脊梁的高贵,从艰难岁月走出来的带有浓浓生活气息的高贵,这样的高贵表现不在外表而在于内心深处,这些画作无疑深刻体现了画家内心那种对生活向上探索和积极追求的精神和品格。
《金凤玉露》 梁晓丽/作
于是,我内心不由自主地赞叹:“富贵自从贫贱始,谁说牡丹不耐寒?”我想我看画时的心路历程或许就是画作者创作时的心路历程。一幅画能成为欣赏者和创作者之间思想交流的桥梁和纽带,能产生艺术的共鸣,这是这幅画最大的价值所在。
因为对这些画的关注,转为对画家的好奇,我问海洋,这些画作出自何人之手?他很认真很骄傲地告诉我,说这是他爱人画的,并且将他爱人的QQ号推荐给我,这便有了我和青年女画家梁晓丽的短暂交流。
梁晓丽作为洛阳土生土长的青年画家,一直以来致力用艺术表现家乡的大美,体现出一位艺术家的担当和责任。作为一位年轻的妻子、母亲,在操持繁重家务的同时,对艺术还能如此潜心求索,不正是符合她笔下牡丹所体现的坚韧、不屈的境界和追求吗?
《一泓清水一茎香》 梁晓丽/作
随后不久,海洋给我寄来数幅梁晓丽的国画和彩墨作品,牡丹或者是荷花,这些我一直珍藏着,不管是在书橱里还是在记忆里,因为这些饱含海洋浓浓的战友情和海洋对他爱人梁晓丽的深深爱意。
数年过去,近日海洋又给我电话,于是有了梁晓丽的最新作品,两幅牡丹,与先前相比,不论在技法和色彩的运用上,还是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上,进步幅度之大让我吃惊。青年女画家梁晓丽这些年所付出的汗水和辛劳,有了可喜的成就,从一位不知名的画作者成长为洛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这对于身负工作、家庭双重压力的梁晓丽来说,尤为可贵。
当然,从她画作中展现出来内在高贵的品格,我坚信,她不会止于此,而是奋力向前。
祝福梁晓丽。